三月晦到大庾

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
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
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
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
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
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
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
钟鸣主人归,烛光何烨炜。
笑语复移时,夜久余当起。
归路夫何如,江声寒玉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晦到大庾》是宋代诗人张九成的一首五言诗。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出生于开封,后来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政治人物,曾官至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因反对和议政策而被贬。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超然台后所见的景色。诗中写到:“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及时间,同时也预示了接下来将出现的自然景象和心境变化。紧接着,“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图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平静。

“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树木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与清澈的池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而“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则巧妙地将诗人置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中,西湖古寺的意象不仅唤起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也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最后一节“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幽深和苍翠的感觉。这不仅是对景物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十年来的梦想和追求,在这一刻似乎都凝聚在这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场景中。最后两句“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努力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他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钟鸣主人归,烛光何烨炜。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现实与理想的挣扎与矛盾。

《三月晦到大庾》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作品,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意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