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正月七夜自咏

余性寡所谐,平生惟自得。
谈名颈深缩,论利面作赤。
文不贵雕虫,诗尤恶钩擿。
粗豪真所畏,机巧非予匹。
所以常闭门,千载求知识。
黄卷有可人,为之忘寝食。
亦复爱山水,策杖无与适。
看云独忘归,听泉常永日。
内乐万事休,中虚众妙入。
欲以语斯人,此事吾无力。
道丧亦久矣,无言三叹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午正月七夜自咏》是宋朝诗人张九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独立自得和寻求知识的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人介绍: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祖籍开封,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官至权礼部侍郎兼侍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尤其擅长五言诗,有《横浦先生文集》等著作。

  2. 诗词原文:余性寡所谐,平生惟自得。 谈名颈深缩,论利面作赤。文不贵雕虫,诗尤恶钩擿。粗豪真所畏,机巧非予匹。所以常闭门,千载求知识。黄卷有可人,为之忘寝食。亦复爱山水,策杖无与适。看云独忘归,听泉常永日。内乐万事休,中虚众妙入。欲以语斯人,此事吾无力。

  3. 诗词鉴赏:此诗展现了张九成追求学问、鄙视名利的性格特点。他自称“余性寡所谐”,表明自己性格孤傲,不随波逐流。在谈到功名时,他感到厌烦和痛苦,甚至面色发红,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他认为文人不应沉溺于雕刻细部的技艺,而应注重诗歌的内在美。张九成的诗风直率而不华丽,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真理的精神。

  4. 背景知识:宋代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许多文人学士都在文学艺术上有所建树。然而,在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文人往往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张九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其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状态和社会责任感。

张九成在《庚午正月七夜自咏》中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一位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于时代的态度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