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途次

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
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
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
自笑谙岐路,无劳更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建平途次》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旅途中的景象与诗人的所思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
    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
    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
    自笑谙岐路,无劳更问津。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首联“野桥田径滑,官路柳条新”描绘了旅途中的两个场景,野桥上的道路因雨水而变得滑腻,而官路上的柳树则显得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路段的环境特征,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美丽。
  • 情感表达:颔联“流水伴丽日,野花留晚春”通过流水与丽日、野花与晚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时间的流逝感。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留恋。
  • 哲理思考:颈联“点空知去翼,冲绿有归人”则是诗人对旅途中的一种哲思。诗人通过对飞翔的鸟儿和归家的行人的描述,表达了对旅行意义的反思。无论是追求还是回归,每一步都充满了意义,无需过分询问路途的终点。
  • 自我解嘲:“自笑谙岐路,无劳更问津”这一结尾,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幽默理解和超然态度。他自嘲地认为,对于已经熟悉的路途,询问他人是否该继续前行已不再必要,这既是一种生活智慧的表现,也显示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建平途次》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被精心挑选,用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如“野花留晚春”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流水伴丽日”则给人以希望和美好的联想。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词汇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表达主题。这种简练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凝练和深刻。
  • 韵律和谐:诗歌在押韵方面也处理得当,尾句的“津”字与前文的“春”、“人”等词形成了和谐的韵脚,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1. 创作背景
  • 张耒生活在宋朝的一个动荡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的背景可能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建平途次》这样的作品可能是他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事变迁的一种方式。

《建平途次》作为宋代诗人张耒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被后人传颂,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具有不朽的价值。这首诗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自然风景画,更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友情以及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