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有感二首

午枕消暗永,春裘御晓清。
砌红多近采,园绿有深鸣。
窗破斜光入,炉消断碧横。
白头为吏苦,高卧笑浮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暮有感二首”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在文学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的原文
  • 第一首:“午枕消暗永,春裘御晓清。砌红多近采,园绿有深鸣。”
    午睡之后,整个世界都变得宁静而深邃;穿着春天的衣物迎接清晨的微风。红色的小砖块在脚下显得特别鲜艳,而绿色的叶子在远处轻轻摇曳。
  • 第二首:“窗破斜光入,炉消断碧横。白头为吏苦,高卧笑浮生。”
    透过破碎的窗户,斜射进来的光线仿佛能穿透一切;炉中的柴火已经烧完了,只剩下一截断掉的青烟横挂在壁炉上。岁月已老,身为一位官员却感到生活艰辛,我选择在闲暇之余高卧笑对人生。
  1. 作者介绍
  • 杨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杨基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历经官场沉浮,其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生活的变迁。
  • 生平背景:关于杨基的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根据他的诗歌内容推测,他可能生活在明朝中期的社会环境中,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
  1. 主题探讨
  • 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人物活动,杨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是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官场生活与个人境遇:杨基的诗歌中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在官场沉浮的经历中体现出的辛酸和挫败感。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杨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春色鲜明不称贫”一句中,诗人通过鲜明的春色反衬自己的贫困,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象征与隐喻:在这首诗中,杨基利用自然景物作为隐喻,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如“砌红”象征繁华,而“园绿”则代表自然的生长力量,这些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通过对”春暮有感二首”的分析,不仅了解了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能感受到作者杨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时代的敏锐感知。杨基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典范,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