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应之永日

多病倦烦暑,幸兹山水幽。
惜芳悲鷤䳏,占雨听鸣鸠。
池影澄当户,山阴暮转楼。
黄昏萤点点,秋信与堪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应之永日》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他与苏轼等文人交往密切,被后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 其工诗赋散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作诗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学张籍,有《宛丘集》、《明道杂志》、《诗说》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多病倦烦暑,幸兹山水幽。
    惜芳悲鷤䳏,占雨听鸣鸠。
    池影澄当户,山阴暮转楼。
    黄昏萤点点,秋信与堪愁。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山水、池塘、鸣鸠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例如,“幸兹山水幽”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山水的喜爱;“黄昏萤点点”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抒情手法: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多病倦烦暑”,“秋信与堪愁”,直接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变化。
  • 意境营造: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又深沉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1. 创作背景
  • 根据相关记载,张耒曾在徽宗时期得到重用,担任过太常少卿、颍汝二州刺史等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他最终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晚年生活颇为凄凉。
  1. 诗词鉴赏
  • 《和应之永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多病”、“倦烦”、“惜芳”、“占雨”等词语,透露出诗人对疾病缠身、年华易逝的无奈与哀愁。
  • 诗人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季节更迭的深刻理解。秋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离别和思念,诗人通过“黄昏萤点点”和“秋信与堪愁”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简单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抽象情感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网友评论
  • 有网友认为,《和应之永日》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也有观点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和应之永日》不仅展示了张耒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精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