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游怀故人

故人分散在天涯,九日登临独叹嗟。
人世光阴催日日,乡闾时节自家家。
风烟满眼临秋尽,鼓角荒城送日斜。
取醉凭谁正乌帽,遣愁犹强插黄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独游怀故人》是宋朝诗人张耒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耒,号文潜子,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创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在宋代诗坛上,张耒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受到广泛赞誉。
  2. 作品原文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意解析:此诗首句“遥知兄弟登高处”,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们节日登山赏菊情景的想象。第二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则直接道出诗人自己无法与兄弟们一同登高的原因——由于他远在他乡,只能遥寄思念之情。全诗简洁而富有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友情的珍视。
  2.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篇,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 张耒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家人、朋友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和亲情的重视,以及他们之间那份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
  1. 作品背景:据《宋史·张耒传》记载,张耒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楚州(今江苏淮安)。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借重阳节之机表达了对兄弟们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2. 创作背景:《九日独游怀故人》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既有个人的不幸遭遇,也有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张耒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他也不得不面对个人命运的波折和时代的动荡不安。

《九日独游怀故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友情和家庭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