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

春风扬尘春日白,衡门向城人寂寂。
淮阳三月桃李时,街头时有卖花儿。
老人卧稳起常晚,欲强出游心独懒。
一尊美酒酬芳菲,老大不及年少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月十五日》是宋朝诗人张耒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张耒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风和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思考。

张耒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白居易、张籍的影响。张耒的《二月十五日》不仅体现了其诗歌的平易晓畅风格,还展示了他在艺术表现上的独到见解。例如,在诗句“老人卧稳起常晚,欲强出游心独懒”中,作者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状态来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这种通过具体场景表达深层次情感的方式,让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生命的体验。

《二月十五日》不仅是张耒个人风格的体现,也是宋诗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时期,诗歌的创作趋向于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功能。张耒的诗虽然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但同样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张耒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也具有独特性。他的诗多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流动的节奏。通过对语言的精心打磨和对意象的巧妙构建,张耒的诗作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效果。同时,他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在当代,阅读《二月十五日》等古代诗歌,不仅能够让人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促进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这些古典作品的学习与欣赏,现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把握文化脉络,进而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与文化的共鸣。

张耒的《二月十五日》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特征。它不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值得深入探索和欣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