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虽同尽,存亡惕遽分。
人谁为为善,天不右斯文。
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坟。
音尘竟何所,俯仰叹蒿焄。
陈参政挽诗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参政挽诗三首》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张嵲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并探讨其历史价值及文化意义:
作品原文:脱屣违人代,振容即路岐。名流祠洗马,白旐痛元规。一代风流尽,千年翰墨垂。伤心墓前水,故作夜深悲。
作者介绍:张嵲(1096年—1184年),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不仅在诗歌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擅长书法,与苏轼齐名,被后人称为“二王”之一。
诗词赏析:《陈参政挽诗三首·脱屣违人代》作为其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已经去世的高官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脱屣违人代”描绘了高官去世后,世人对他的态度和反应,“振容即路岐”则表现了诗人面对逝者的悲痛心情。
历史背景:宋朝时期,官场腐败严重,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和社会状况,通过对陈参政的追忆,寄托了作者对清正廉洁政治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艺术特点:张嵲的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其中的“一代风流尽,千年翰墨垂”两句,不仅总结了陈参政一生的成就,也表达了对其影响的深远评价。
张嵲的《陈参政挽诗三首》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情和政治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