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致宏咏梅

春岚初破晓光迟,青女消馀泫玉肌。
雪后离披怜落蕊,溪旁婉约爱横枝。
不随姑射乘风去,定与飞仙待月期。
山静林深香暗度,折来频动故园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夏致宏咏梅》是宋朝文学家张嵲的一首著名诗歌。这首诗不仅因其优美的文辞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和夏致宏咏梅》的作者是张嵲(1092—1142),字巨山,号紫岩,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朝代的更迭,身处乱世,但依旧坚持文学创作,展现了极高的文学修养与爱国情怀。

  2. 诗歌原文:《和夏致宏咏梅》的原文如下:
    春岚初破晓光迟,
    青女消余泫玉肌。
    雪后离披怜落蕊,
    溪旁婉约爱横枝。

  3. 诗意赏析: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对坚韧不拔、高洁品格的赞美。诗中的“春岚”、“晓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中。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在严冬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象征着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坚强的意志。此外,诗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也透露出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历史影响:《和夏致宏咏梅》不仅是张嵲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在表达个人情感或描绘自然景色时,都借鉴了这首诗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5. 研究价值:《和夏致宏咏梅》的研究为了解宋代诗歌风貌、探讨文人的审美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内容、形式、语言特色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

《和夏致宏咏梅》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