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西崖

西崖佳树绿层层,日落山烟满树生。
萧然倚杖疏篱外,遥听幽泉断续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望西崖》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宋代著名诗人张嵲创作。这首诗描绘了西崖秋日的景致,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下面将介绍该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创作背景
  • 张嵲,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为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召试后入秘书省正字,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
  • 《晚望西崖》作于其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
  1. 内容赏析
  • 诗中开篇“西崖佳树绿层层”,以西崖的景色为背景,形象地勾勒出了层叠翠绿的树木,展现了秋季山崖的生机与活力。
  • 接下来,“萧然倚杖疏篱外”,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孤独的身影,表达了远离尘嚣的闲适与超脱。
  • “遥听幽泉断续鸣”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山谷之中,能够听到那断断续续的泉水声。
  1. 艺术特色
  •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鲜明生动。特别是“石门山与新安县相对,山势平缓,草木已被秋风吹得蔓延”一句,用词精准且富有画面感。
  •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1. 文学地位和影响
  • 《晚望西崖》在宋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张嵲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 后世对其评价颇高,有学者认为此诗在宋诗中别具一格,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
  • 作为研究宋代诗歌及自然文学的重要文本,《晚望西崖》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晚望西崖》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