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欢迟/恨来迟

淡薄情怀。浅缀胭脂。独占江梅。最好是、严凝苦寒天气,却是开时。
也不许、桃杏斗妍媸。也不许、雪霜相欺。又只恐、谁家一声羌笛,落尽南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恨欢迟·恨来迟》是宋代词人张焘的作品,表达了一种淡薄的情怀和对于世俗美丽的厌倦。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分析和介绍:

  1. 作者简介:张焘,宋代的词人,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恨欢迟·恨来迟》的创作时期大约是在宋朝,这是宋词创作鼎盛的时代。
  2. 词作内容:张焘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一种淡薄的情怀。通过浅缀胭脂、独占江梅等意象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严凝苦寒天气下梅花独自绽放的欣赏和赞美。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 词作风格:这首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风格,与当时流行的华丽词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风格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体现了词人在艺术表达上的大胆尝试和创新精神。

《恨欢迟·恨来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例如,词中提到“最喜”和“也不许”这样的字眼,可能暗含了词人对某种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中的不满与批判。

《恨欢迟·恨来迟》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更因其深刻的内涵和历史价值而被后世传颂。这首词作为宋词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