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芝川村舍

嫩苗苒苒头角秀,柔桑袅袅阴影轻。
茆檐饭起上马去,一声雨后黄鹂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饭芝川村舍》是宋代张伯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农村的宁静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1. 诗人与作品背景
  • 张伯玉,北宋官员、诗人,字公达,福建建安(今建瓯)人。他早年举进士,又举书判拔萃科,后任秘书丞,知并州太谷县。张伯玉的作品多反映了他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而《饭芝川村舍》便是其代表之一。
  • 《饭芝川村舍》的创作时间虽无确切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属于宋代。诗中描绘的景致和情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1. 诗句解析
  • “嫩苗苒苒头角秀,柔桑袅袅阴影轻。”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田野中嫩绿的庄稼苗儿和柔弱的桑叶,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中“嫩苗苒苒”形容新发的幼苗,“头角秀”则暗示着生命的勃发和成长的朝气。
  • “茆檐饭起上马去,一声雨后黄鹂鸣。”这一句诗则描绘了一幅农家劳作归来,主人在茅草屋檐下煮饭,饭后上马离去,同时听到雨后黄鹂鸣叫的宁静场景。这里不仅体现了田园生活的惬意,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寓意。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饭芝川村舍》作为张伯玉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自然意象塑造上。诗中的“嫩苗”、“柔桑”等意象,既展现了乡村的朴实无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 在文学价值方面,这首诗不仅是宋代田园诗的典范,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自然美、乡村生活的美好想象和深刻反思。

《饭芝川村舍》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读者的喜爱,也是了解宋代诗歌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