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傅逸人

鸥鹭怜疏野,朝昏绕户飞。
有谁知此意,独立对斜晖。
落叶堆荒径,澄泉照白衣。
圣君方急善,应好下鱼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傅逸人》是宋代张咏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张咏,字复之,号乖崖,生于太平兴国五年,逝于真宗咸平元年,享年五十九岁。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其祖先为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在科举考试中,张咏以大理评事的身份进入官场,并在宋朝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知鄂州崇阳县、秘书丞等职。他的一生见证了北宋的繁荣与变迁,尤其是在治理蜀地方面表现出色。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当年失脚下鱼矶,苦为明朝未得归。寄语巢由莫相笑,此心不是爱轻肥。
  • 译文解读: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未来的情境,表达了词人对家乡和过去的深深怀念。诗句中的“当年失脚下鱼矶”指的是一次不幸的事件,而“苦为明朝未得归”则反映了这次事件后词人长时间未能返回故土的无奈和悲伤。“寄语巢由莫相笑”中的“巢由”指的是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他们不因物质利益而改变志向,词人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的清高和坚持。最后一句“此心不是爱轻肥”则表明了词人的价值观——不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坚守内心的纯洁与坚定。
  1. 格律形式
  • 韵律特点:《寄傅逸人》采用的是押韵的形式,具体为五微韵七言绝句的格式。这种形式不仅符合古典诗歌的基本要求,还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强,易于吟诵,更富有音乐性。
  • 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运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技巧。

张咏的《寄傅逸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它传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