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茎何弱种何缘,著架扶持势可怜。
但见低垂长卫足,更无疏竦欲参天。
离情漫指千条线,野兴堪惊一点烟。
最惜柔谦似君子,夜凉重起绕栏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枝茎何弱种何缘,著架扶持势可怜。
但见低垂长卫足,更无疏竦欲参天。
离情漫指千条线,野兴堪惊一点烟。
最惜柔谦似君子,夜凉重起绕栏边。
弱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多用于描绘春天、离别等情感深厚的主题。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弱柳为载体,抒发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牵挂。词中的“料静掩”二句,通过设想对方的情感状态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深情和依恋,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细腻描绘。
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也常见到描写弱柳的诗句。如李商隐的《登霍山驿楼》,其中“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春天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欣赏。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借景抒情,反映了古人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感悟。
在元代,朱有燉的《元宫词》中提到“杏脸桃腮弱柳腰”,通过对弱柳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温婉柔美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形象。这种对弱柳的细致描绘,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韵味。
弱柳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不仅因其独特的自然属性而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更因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情感价值而被广泛传颂。弱柳的形象不仅出现在词、诗、文中,也常被用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