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述古移南郡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是宋代诗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该词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在天圣年间进士及第后曾任吴江令、永兴军判官等职。晚年隐居于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著名文人交往。他的诗词作品以工巧著称,尤其是“三影”技巧,使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诗词原文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2.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书信往来的情景,展现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牵挂。通过对“明月”和“清照”的描写,传达了词人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与关心。
  • 艺术手法:词中的“三影”技巧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用法在宋代文学中颇为流行,张先是运用这一技巧的典型代表。例如,“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中的“不知”,巧妙地运用了“影”字,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诗意。
  •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和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先的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1. 词的意境
  • 景与情结合:词中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如“一帆秋色共云遥”,以及与友人通信的场景,如“愿君书札来双鲤”。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情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喜乐与忧愁。
  • 历史背景:该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宋代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文人墨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张先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词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
  1. 词的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张先的词语言凝练而不失韵味,善于通过简洁的句子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在这首《虞美人·述古移南郡》中,他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 结构严谨:该词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没有多余的拖沓,体现了词人在结构和布局上的巧妙构思。

张先的《虞美人·述古移南郡》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