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先生旧隐荒,大名宁受一棺藏。
能诗秀骨应无朽,近冢闲花亦自香。
卷轴门人收箧笥,岁时族子奉烝尝。
逸民未许先贤传,犹说梁鸿有孟光。
经和靖林先生旧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和靖林先生旧隐》是一首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独行先生旧隐荒,大名宁受一棺藏。能诗秀骨应无朽,近冢闲花亦自香。卷轴门人收箧笥,岁时族子奉烝尝。逸民未许先贤传,犹说梁鸿有孟光。
《经和靖林先生旧隐》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文学与文化的缩影。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强至的文学才华,还可以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这首诗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在这首诗中,“独行先生旧隐荒”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高洁人格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体现了宋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即通过隐居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自我提升。
从文学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诗歌技巧,如对偶、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既严谨又富有节奏感。特别是“能诗秀骨应无朽”一句,以“秀骨”比喻诗人高洁的品格,寓意深远。这种巧妙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例如,“岁时族子奉烝尝”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义务,而“逸民未许先贤传”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偏见和排斥。《经和靖林先生旧隐》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心态。
《经和靖林先生旧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宋代诗人强至以其独特的文才和深厚的学养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是那个时代文化和精神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