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方广寺

俗尘元迥隔,景物自天成。
山近四围碧,泉鸣永夜清。
月华侵户冷,秋气与云横。
晓起寻归路,题诗寄此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方广寺》是宋代诗人林用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登山至方广寺的所见所感。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林用中,字择之,号东屏,福州古田人,宋代理学家,与朱熹有过师生关系,终生不仕,著有《草堂集》。
  1. 诗歌原文
    登高望远方,梵宇自鲜明。
    风度闲花落,云低野树清。
    夜长人不寐,地僻月初生。
    明发又归去,何能已此情。

  2.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首联“登高望远方,梵宇自鲜明”描绘了诗人登山至寺庙的情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禅意。
  • 情感表达:颔联“风度闲花落,云低野树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 夜晚感受:“夜长人不寐,地僻月初生”描绘了夜晚寂静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自然美,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沉思与感悟。
  • 归途感慨:“明发又归去,何能已此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旅行结束的不舍,以及对这次经历深深留恋的情感。

《宿方广寺》不仅作为一首抒情诗歌,更是一幅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