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雾雨閟朝晴,不那浮云先自生。
传语洞灵休勒驾,而今逋客已归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疏疏雾雨閟朝晴,不那浮云先自生。
传语洞灵休勒驾,而今逋客已归耕。
《茅山雨中》是明代王稚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王稚登,字伯毂,出生于江阴,后移居苏州。他十岁时便能诗文,曾受教于文徵明等著名文人。王稚登的诗作多以景致和物象为题,如《雨中游茅山》描绘了春雨中的茅山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慨。他的诗作风格多变,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摹,也有对生活的深情抒发。
《茅山雨中》这首作品在明代流传甚广,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佳作,其原文如下:
疏疏雾雨閟朝晴,不那浮云先自生。传语洞灵休勒驾,而今逋客已归耕。
该诗通过描写春雨中的茅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的“疏疏雾雨”形容细雨蒙蒙,“不那浮云先自生”则暗示了诗人对无常世事的无奈感受,而“传语洞灵休勒驾”则透露出诗人想要超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
《茅山雨中》作为王稚登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人们了解明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