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学

促织声中破月悬,水生寒气近湖边。
城头三鼓夜方半,窗下一灯人未眠。
辛苦诗书怜此日,奋飞功业定何年。
太平干禄无他径,只有乡书可荐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宿学》是宋代诗人曹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曹组生活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宋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靖康之乱等,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作品特色:曹组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识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有力。
  1. 作品原文
  • 促织声中破月悬:蟋蟀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月亮似乎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水生寒气近湖边:湖水因为寒冷而生出寒气,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清冷。
  • 城头三鼓夜方半,窗下一灯人未眠:城头的三更鼓声刚刚敲响,而作者自己仍在灯下苦读,直到深夜未眠。
  • 辛苦诗书怜此日,奋飞功业定何年:作者感叹自己虽然辛苦读书,但为了实现远大的抱负,必须不断努力。
  • 太平干禄无他径,只有乡书可荐贤: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里,通过科举考试来谋求官职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而家乡的书札则是推荐贤能的重要途径。
  1. 主题分析
  • 社会关怀:曹组的诗歌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尤其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人生哲学:通过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 艺术风格:曹组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直击人心。

《秋夜宿学》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诗歌,也是了解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