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台城之东十里梅》是宋代文学家曹勋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曹勋,字公显,又作功显,号松隐,宋颍昌阳翟人。曹勋是北宋末年的文人,以其父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赐进士甲科。他曾经在靖康初年为閤门宣赞舍人,随从徽宗北迁,后又过河十余日,皇帝出御衣书领中,命曹勋间行诣康王。
- 曹勋曾于高宗建炎初至南京,进御衣书,请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归,执政不从,出勋于外,九年不迁。绍兴中为副使二使金,迁保信军承宣使、枢密副都承旨。又拜昭信军节度使。孝宗朝加太尉。卒谥忠靖。
- 诗歌原文:
- 东城十时冷云低,照眼传香总是梅。冷落京尘谁晤语,关河千里独裴回。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东城十时冷云低,照眼传香总是梅”,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寒冷而宁静的画面,天空中的云层低垂,远处传来梅花的香气。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传达了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情感。
- “冷落京尘谁晤语,关河千里独裴回”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的冷漠与孤独感,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这种情感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 诗歌注释:
- 《忆台城之东十里梅》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色的古诗。
- 诗中的“东城十时”指的是东城地区,而“冷云低”则描绘了天空中低垂的云层。
- “照眼传香总是梅”中的“照眼传香”形容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而“总是梅”则表明了梅花是诗人心中的象征。
- “冷落京尘谁晤语”中的“冷落京尘”意味着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而“谁晤语”则表达了诗人对交流的渴望。
- “关河千里独裴回”中的“关河千里”形容诗人所处的遥远地域,而“独裴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 诗歌鉴赏:
- 《忆台城之东十里梅》作为一首咏梅诗,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捕捉到梅花那独特的美丽和韵味。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形态和质感,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高洁独立的精神追求。
- 诗中“照眼传香总是梅”一句,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通过“总是梅”这一表述,赋予了梅花以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 朗诵建议:
- 朗诵《忆台城之东十里梅》时应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以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采用慢速、柔和的声音来朗读诗句,以便更好地传达诗歌的优美和深沉。
- 在朗诵过程中,应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变化,以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感情丰富的语调和语气,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朗诵者应注重诗歌的情感内涵,将个人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忆台城之东十里梅》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更是一首诗歌中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由和理想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