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渔仲

君家谷口蔼清节,后裔于今耿冰雪。
高明固已天下闻,却向山中弄明月。
贯穿诸史极成败,鼓吹六经方论说。
碧云日暮临庭柯,缄封肯寄冲烟萝。
边头嗷嗷一雁过,坐想空山霜露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郑渔仲》是宋代曹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成败、六经方论的思考和感慨。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曹勋:字公权,号松隐,宋太祖八世孙,南宋初期的重要文学家和画家。他不仅是词人和书法家,还曾担任过重要官职,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君家谷口蔼清节,后裔於今耿冰雪。高明固已天下闻,却向山中弄明月。
  • 译文:你家世代在谷口保持着清高的节操,后代至今依然如冰似雪。你的才华已经闻名于天下,却选择在深山之中赏月饮酒。
  1. 诗歌赏析
  • 思想内容:《寄郑渔仲》通过描绘诗人对郑渔仲家族世代坚守节操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特别是“却向山中弄明月”一句,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1. 创作背景
  • 《寄郑渔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渔仲的历史地位及其家族的传统有关。曹勋作为当时的重要文人,对郑渔仲家族的崇高品质和杰出成就表示敬仰和怀念。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或社交场合中创作的,用以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

曹勋的《寄郑渔仲》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