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子晋祠会善寺

杳蔼随龙节,萦纡历宝山。
琉璃开净界,薜荔启禅关。
煮茗石泉上,清吟云壑间。
峰端生片雨,稍促画轮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缑山子晋祠会善寺》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缑山子晋祠会善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背景:梅尧臣(约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与苏东坡齐名,为“宋诗四大家”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广泛赞誉。
  2. 诗词原文:杳蔼随龙节,萦纡历宝山。琉璃开净界,薜荔启禅关。煮茗石泉上,清吟云壑间。峰端生片雨,稍促画轮还。
  3. 诗意解析:诗句中“杳蔼随龙节,萦纡历宝山”,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节日或庆典时的景象,暗示着节日的气氛和神秘的龙腾景象。而“琉璃开净界,薜荔启禅关”,则写出山路曲折,如行走在宝石镶嵌的山峦之间,展现出一幅静谧而神圣的画面。此外,“煮茗石泉上,清吟云壑间”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雅致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一句“峰端生片雨,稍促画轮还”,则描绘了雨后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同时也呼应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4. 艺术特色:《缑山子晋祠会善寺》不仅在语言上优美,而且在意境上深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构建了一个既有历史感又富有现代美的艺术作品。其诗风以简练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充满哲理又不失诗意,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刻感悟。
  5.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也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和文化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代表,被后人传颂不衰。

《缑山子晋祠会善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梅尧臣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与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