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对月

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
梨花鉴中色,杜宇昼时声。
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
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晴对月》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善于捕捉自然界细微的变化,表达出深沉的情感。《春晴对月》正是他这种艺术追求的体现,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春晴对月》的原文如下:

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
梨花监中色,杜宇昼时声。
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
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例如,“云扫鱼鳞静”描绘了天空清澈如洗,云彩散去后的宁静景象;“天开桂魄清”则形容了月亮明亮清晰,如同天上的桂树一样皎洁。

诗中的“梨花监中色”以及“杜宇昼时声”,则分别指梨花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异常美丽,以及杜宇鸟在白天鸣叫的声音。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致,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反映了诗人在节日氛围中感受到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美景虽美却无人共赏的无奈与悲凉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春晴对月》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更是梅尧臣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佳作。它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无尽眷恋,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