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晏相公

刻意向诗笔,行将三十年。
尝经长者目,未及古人肩。
昔慕荀文若,多称王仲宣。
今惭此微贱,重辱相君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晏相公》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样,早年曾因科举不第而一度沉沦,但在皇祐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召试后,得以赐同进士出身,并成为太常博士。
  1. 诗歌原文:《谢晏相公》这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及其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的“刻意向诗笔,行将三十年。尝经长者目,未及古人肩。”反映了他坚持写作的决心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昔慕荀文若,多称王仲宣。今惭此微贱,重辱相君怜。”则表达了他对自己地位卑微的感慨,以及对朋友深情的感激。

  2. 作品赏析

  • 从文学角度来看,《谢晏相公》展现了梅尧臣深邃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 在历史和文化方面,这部作品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材料。它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哲学和思想情感。
  1. 创作背景
  •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中,虽然多次尝试参加科举考试并有所成就,但并未获得特别显著的成就。他的仕途并不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心态和生活状态。因此,《谢晏相公》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谢晏相公》不仅展示了梅尧臣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这部作品不仅是了解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源,也是研究梅尧臣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