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访道人,奔波寒暑备艰辛。
谁知此日圆通会,便是今生出世因。
炉里有丹欣得遇,法中无语幸相亲。
如何至诀容传受,免向迷途强问津。
赠缘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翰并未创作名为《赠缘德》的文学作品。实际上,《赠缘德》是宋代诗人曹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人缘德的深厚感情和对其修行境界的赞赏。以下是关于《赠缘德》的介绍:
作者背景:《赠缘德》是曹翰在宋乾德二年(964年)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时所作。在此期间,曹翰参与了镇压叛乱、主持塞河等军事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他在开宝年间还参与了平南唐的战争,并攻克江州。这些经历使得《赠缘德》这首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内容。
诗作原文与翻译:原诗如下:“二十年来访道人,奔波寒暑备艰辛。谁知此日圆通会,便是今生出世因。”这四句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道人缘德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修行过程中的感悟。译文则更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赏析与注释:曹翰的《赠缘德》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中蕴含的哲理也值得现代人深思。例如,“二十年来访道人”反映了诗人对道人的尊敬和执着追求;“奔波寒暑备艰辛”则体现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此日圆通会”暗示了诗人在修行中的顿悟和领悟;“便是今生出世因”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创作影响:曹翰的《赠缘德》作为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在作品中借鉴或受到其启发,从而丰富了中国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赠缘德》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作品,它不仅体现了曹翰的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原文翻译、赏析与注释等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