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丝桐

地阔天宽人一般,琴心会得语言难。
高山流水知音少,月白风清时自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丝桐》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四句:

“昔闻秦地笛,今在汉江滨。
弦动愁思发,声断别离身。
哀音随夜月,清响入秋旻。
谁能为我听?明月照孤臣。”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琴瑟和丝桐乐器的美妙声音以及它们所引发的情感反应。诗中提到”秦地笛”与”汉江滨”,暗示着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的变化。弦声引发了愁思和离别的感觉,并且在夜晚的月光下回荡。

这首作品可能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音乐来寄托情感。然而,由于缺乏更多的背景信息,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或者人物关系。因此,虽然可以理解为一首表达感情的作品,但其确切含义和主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明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