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屈曲如回肘,前有虎眠当水口。
阴森万木绿参天,秀色峥嵘欲飞走。
神仙渺邈不可问,箫鼓尚能喧耳否。
朝风暮雨无岁年,应是苍苔暗科斗。
福延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许操笔下的《福延院》
在宋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许操的《福延院》以其独特而深邃的艺术魅力,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人生哲理。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更通过这些景象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思考。
《福延院》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场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旁,一座古朴静谧的庭院映入眼帘。诗中“一山屈曲如回肘”,形容了山峰的形状如同人的手臂弯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前有虎眠当水口”,则形象地描绘了虎眠的位置,既显示了自然的雄壮,也寓意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诗句“阴森万木绿参天”展示了一幅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画面,树木苍翠欲滴,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林梢的声音。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更是诗人心中理想境界的象征。“秀色峥嵘欲飞走”则将这份美丽推向高潮,形容景物之美好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几乎要飞向天际。
诗人并未止步于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他进一步将这种美转化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神仙渺邈不可问,箫鼓尚能喧可否”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纷扰世界无法逃避的现实感。最后,“朝风暮雨无岁年,应是苍生共此情”。诗人用“朝风暮雨”比喻世间的变迁无常,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紧密相连,共同感受着四季的更替和岁月的流转。
《福延院》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受到赞誉,更因其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而历久弥新。它启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提醒人们珍惜自然之美,同时关注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无论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福延院》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