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答转庵

岚光趋泽笏,波影漾湖床。
借竹欣移宅,看花拟宴庄。
钟声来佛屋,镜面济慈航。
莫便疏城市,诗盟未可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用韵答转庵》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许及之,字深甫,宋温州永嘉人。他是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任知分宜县、诸军审计、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转运判官兼淮东提点刑狱、大理少卿等职。在宁宗时期,他因为依附韩侂胄而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来因被免职降为泉州居住。
  • 除了政治生涯,许及之还有文学创作活动。他的诗作《涉斋集》,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情和才华。
  1. 诗词原文
  • 岚光趋泽笏,波影漾湖床。
  • 借竹欣移宅,看花拟宴庄。
  • 钟声来佛屋,镜面济慈航。
  • 莫便疏城市,诗盟未可忘。
  1. 诗句解析
  • 岚光趋泽笏:形容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在追逐朝官的笏板(古代文官的朝服上用来标识身份的物品)。这里的“岚”指山间的云雾,“光”则是指阳光或云层中的光线,“趋”有追求的意思,“泽笏”则是指水边的大石头。整体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景象。
  • 波影漾湖床:描述湖面上波纹荡漾的景象,“漾”即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
  • 借竹欣移宅:通过竹子的欣悦,表达了对新家的愉悦感受。“借竹”意味着借助自然之美来美化居所。
  • 看花拟宴庄:以赏花为由,计划在花园中设宴。“看花”是观赏花朵的行为,“拟”在这里用作准备的意思,“宴庄”则是指宴会的地方。
  • 钟声来佛屋:描绘寺庙钟声悠扬,如同从远方传来。“钟声”指寺庙里的大钟声,“来”是声音传递的意思。
  • 镜面济慈航:通过镜子反射出平静的水面,象征心境的宁静。其中“济慈航”指佛教中慈悲普度众生的精神,“镜面”则是指光滑的水面。
  • 莫便疏城市:提醒不要忽视城市生活,诗盟不可忘怀,“疏城市”意为疏远或忽略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诗盟”则是指诗歌的联盟或情谊。
  1. 作品赏析
  • 此诗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雅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句开篇即用对仗手法,营造出一种庄重和谐的氛围。每个句子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主题,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而富有韵律感。
  • 在意境营造上,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如“岚光”、“波影”、“借竹”等意象的使用,不仅美化了画面,也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1. 历史背景
  • 《再用韵答转庵》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许及之在仕途上虽有起伏,但他始终坚守文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学情怀。在政治斗争中,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权力所惑。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他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超然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再用韵答转庵》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艺术的追求。许及之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意栖居的向往。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