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春闰合炎蒸,何事凉风日夜清。
大旱望霓如许切,密云不雨太无情。
何妨闭阁斋三日,有愧闻蝉第一声。
遥想转庵同此际,苦辞犹作渴蛙鸣。
致斋祷雨次转庵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致斋祷雨次转庵韵》是宋代诗人许及之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酷暑难耐,却意外感受到凉风习习的反常现象,内心既感到疑惑又期待着雨水的到来。
《致斋祷雨次转庵韵》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大旱时节,诗人许及之为了祈求降雨而进行的斋醮仪式。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信仰。诗中的“夏中春闰合炎蒸”,描述了夏季的气候炎热,而“何事凉风日夜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突如其来的凉爽感到非常诧异和欣喜。
在分析《致斋祷雨次转庵韵》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文学价值:《致斋祷雨次转庵韵》作为一首具有宋代特色的诗歌,其艺术成就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其语言运用、意象构建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宋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
文化意义:探究《致斋祷雨次转庵韵》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背景:研究宋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关联。
《致斋祷雨次转庵韵》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