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笺与才叔次韵

剡藤分送意何如,击钵聊供腕脱书。
飞动要观廉蔺气,此笺断不与曹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越笺与才叔次韵》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剡藤的细腻描绘和对击钵、飞动等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境界。

许及之通过“剡藤分送意何如”开篇即以剡藤作为载体,表达了一种轻盈飘逸的美感。这种用意在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来象征诗人的情感或志趣,而此处则更侧重于表现自然之物与人的内心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剡藤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以其柔软的质地和纤细的姿态著称,常被文人墨客用作表达思绪飘渺、心境宁静的象征。

“击钵聊供腕脱书”则进一步扩展了诗的主题,将击钵这一动作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含义。击钵在古代多用于僧人诵经,这里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也象征着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同时,击钵的动作还与书法中的“腕脱”,即指书写时手腕的放松和灵动,形成了艺术表达上的呼应。

诗中“飞动要观廉蔺气”部分,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人的品质与自然界中的某些元素联系起来,如廉蔺之气通常指正直不屈的品质,而这里则可能是在赞美才叔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比喻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深化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最后一句“此笺断不与曹蜍”,则巧妙地利用典故来结束全文,其中“曹蜍”指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丑女曹节子。在这里,诗人以曹蜍自比,暗示自己不会因世俗的眼光而失去自我,同时也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赞赏和期待。

《送越笺与才叔次韵》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艺术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哲理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