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伯寿分韵得者字

南浦家庖亦烟火,何事胸中太潇洒。
少提笔力老更坚,不信昏金徒巧瓦。
一官姑混录录中,三生岂是悠悠者。
秋镫夜课阿戎读,高筑诗坛洁莲社。
人传绣口仍锦心,我诧琼杯并玉斝。
阿戎官学两俱长,金固在镕非跃冶。
转庵忽传分韵作,咳唾珠玑来笔下。
挽回巫峡使倒流,快注银河见高泻。
敢陪驿骑策疲驽,绝喜风樯追阵马。
爱诗未足老犹贪,染指更尝犹靳舍。
只惭狗尾聊续貂,安得曲终成奏雅。
吟哦未了忽开予,拟约凭高共纾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陈伯寿分韵得者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题与作者:《次陈伯寿分韵得者字》是由宋代著名诗人许及之所作,其内容涉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生活状态,体现了宋诗的抒情特色。
  • 诗句解析:首句“南浦家庖亦烟火”,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凡。“何事胸中太潇洒”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无奈。接下来的几行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从年轻时到中年的转变,由初时提笔有力,到后来力不从心,反映了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与生活态度。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传统的宋诗风格,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特别是其中的“不信昏金徒巧瓦”一句,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怀疑和对真才实学的坚持。此外,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化背景:许及之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其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文人阶层普遍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
  • 艺术成就:许及之的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能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使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次陈伯寿分韵得者字》不仅展示了许及之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