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天台去,君今几代孙。
山居多水石,客至亦琴樽。
簿领嗟淹泊,诗书失讨论。
何当谢羁束,杖策过层轩。
寄题会文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会文阁》是宋代诗人许景衡的作品,原文如下:刘子天台去,君今几代孙。山居多水石,客至亦琴樽。簿领嗟淹泊,诗书失讨论。何当谢羁束,杖策过层轩。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宋词风格作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劝勉。诗中“刘子天台去”暗示了友人已远去的意境,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和怀念。“君今几代孙”表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世代差异,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联系。“山居多水石”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环境,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中的“客至亦琴樽”展现了作者在招待客人时的雅致生活态度,琴和樽都是文人雅士常见的器物,这反映了古代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簿领嗟淹泊”,则揭示了作者因公务繁忙而导致的闲散,表达了他对于仕途生涯的无奈。而“诗书失讨论”则反映出作者在忙碌中未能充分研习诗书,这可能也是他内心的一种遗憾。
“何当谢羁束,杖策过层轩”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这既可能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可能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寄题会文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现实挑战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