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自是老林师,千偈澜翻独此时。
尽判百家无好句,故教二子亦能诗。
逢迎蜡屐应班草,奔走芒鞋愧采芝。
多谢相招故人意,更惭妙韵继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东溪自是老林师,千偈澜翻独此时。
尽判百家无好句,故教二子亦能诗。
逢迎蜡屐应班草,奔走芒鞋愧采芝。
多谢相招故人意,更惭妙韵继前思。
《虞仲访僧正见招以诗属亟归不及往依韵和报兼简康休二上人》是宋代诗人许景衡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此时诗人已经离开朝廷,隐居于东溪。
许景衡在诗中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他自称为“东溪自是老林师”,意指自己如同一位山林中的大师,远离尘嚣。诗中提及“千偈澜翻独此时”,暗示着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诗人能够自由地创作,不受外界干扰。
整首诗歌体现了许景衡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运用典故,如“尽判百家无好句”可能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如“多谢相招故人意”。
这首诗不仅是许景衡个人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文学成就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学追求,以及他们在社会动荡时期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