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惇仁

尘埃簿领判悠悠,瘦马寻春到海头。
已是二毛侵老境,尚能一笑得英游。
谁言前辈风流尽,我觉名家世业优。
但得此心常了了,岂知州县是淹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吴惇仁》是宋代诗人许景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的一种表达,也是许景衡文学成就的体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许景衡,字少伊,宋温州瑞安人,世称横塘先生。他是程颐的学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后因反对权相王黼而被斥逐。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坚持和对道德的坚守。
  1. 诗歌原文
    尘事簿领判悠悠,瘦马寻春到海头。
    已是二毛侵老境,尚能一笑得英游。
    谁言前辈风流尽,我觉名家世业优。
    但得此心常了了,岂知州县是淹留。

  2. 诗歌内容解析

  • 尘事簿领判悠悠:“尘埃”指官场上的纷扰,“簿领”指的是文书工作,“判”即裁定或处理,“悠悠”形容事情多而繁杂。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辛苦以及对于这种生活的无奈。
  • 瘦马寻春到海头:“瘦马”象征着诗人的消瘦与劳累,“春”代表生机与希望,“海头”则可能是诗人向往的地方,意味着尽管身体疲惫,但心中仍有追求春天、追求美好的愿望。
  • 已是二毛侵老境:“二毛”代指头发花白的年岁,“侵”表示逐渐增多的意思。这句表达了诗人虽已步入老年,但仍有旺盛的精神和活力。
  • 尚能一笑得英游:这里的“一笑”可能指一种豁达的态度或者面对困难时的乐观,“英游”可能指的是英雄的行为或境界,暗示着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 谁言前辈风流尽:反问句式表现了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表明即使前辈们风光不再,自己也不会放弃追求。
  • 我觉名家世业优:“名家”表明家族世代都有优秀的传统和业绩,“世业”指的是家族的事业和传承。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家族传统的自豪和尊重。
  • 但得此心常了了,岂知州县是淹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只求内心平静,并不想过多纠结于世俗事务的想法。
  1. 主题思想探讨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和前辈们的风采,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重视精神修养的思想。诗中提到的“清风明月”、“瘦马”、“英游”、“二毛”等意象,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 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即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珍视家庭的传统,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越。
  1. 艺术手法分析
  • 比喻象征:例如“尘埃簿领”和“瘦马寻春”,用自然景物来比拟人生的艰辛和追求梦想的决心。
  • 反问修辞:如“谁言前辈风流尽”,运用反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深思。
  • 平仄押韵:诗歌在格律上严格遵守平仄押韵,体现了宋代诗歌严谨的风格特点。
  • 意境营造:整首诗歌构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语言精炼: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炼有力,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达到了高度的概括性和表达效果。
  1. 历史评价
  • 明代文学家吴希贤在其著作《族祖静轩之平阳巡简》中有评述许景衡的诗作:“竹林斜月话匆匆,不尽离愁思转蓬。书剑风尘今日别,江湖樽酒几时同。寒城刁斗秋无警,平野禾麻岁自丰。”这反映了后世对于许景衡诗歌的评价及其影响力。

《赠吴惇仁》是一首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许景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