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室

宝冠题榜意已到,竹阁作铭言岂多。
入室人人知是默,谁知个里有倾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默室》是宋代诗人许景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默室》
    宝冠题榜意已到,竹阁作铭言岂多。入室人人知是默,谁知个里有倾河。

  2. 作者简介:许景衡(1072年—1128年),字少伊,温州瑞安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曾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谪。后来他在高宗建炎元年重新被召为御史中丞,但在权臣黄潜善等人陷害下被免职。尽管遭遇重重挫折,许景衡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诗作也因此流露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3. 主题解读:《默室》通过简洁的诗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外界环境的独到见解。”宝冠题榜意已到”可能指的是许景衡在官场中的遭遇,他的政治抱负与现实的冲突让他感到心力交瘁。”竹阁作铭言岂多”则反映了他对自我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入室人人知是默,谁知个里有倾河”,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于世人只知沉默不语的误解,也隐喻了他内心深处的汹涌澎湃,如同倾泻的河流,难以抑制。

《默室》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它反映了宋人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态。通过对许景衡生平及诗作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