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

当年公子身通侯,锦衣玉食天上游。骑龙日日朝北斗,岂识万里江湖秋。
但闻人说芦苇傍,枯荷翻倒风飕飕。四天墨黑雪欲落,群雁上下声咿呦。
坐嗟上界足官府,十年高阁空双眸。岂无诗句强模写,晓梦不到寒江头。
何人笔墨得能巧,活脱所见来神州。高堂素壁试披拂,已觉身在芦花洲。
嗟嗟江海人,兀兀一叶舟。烟蓑雨笠不自好,风雪横来翻百忧。
岂知公子曾未见,缣素仿佛千金酬。人生万事适意耳,过眼起灭皆浮沤。
玉函置璧夸谨密,流落道路知谁收。公子好画岂云尔,要使万物供冥搜。
至今好句在人口,泰华突兀黄河流。嗟我后来亦作诗,辞悭意鄙劳雕锼。
愿起公子已死中,论诗观画一洗千古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是宋代诗人许景衡的作品。许景衡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而且通过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位公子哥儿昔日锦衣玉食、游历四方的风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不复当年之盛,只能听闻江湖芦苇旁的传说。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这首诗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宋朝,文人们常常以诗来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时局的观察。许景衡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身对过往荣华不再的哀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与财富易逝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诗歌,作者得以跨越时空,将自己的感受与后人进行交流,让这首诗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首诗在审美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许景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芦苇”和“枯荷”,这些自然元素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涵,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种对生命哲理的探索和对自然美的颂扬。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历史的反思从未停止。许景衡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它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变迁时保持一份清醒和坚韧。

《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无论是对文学研究者、历史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首诗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