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万竿玉,深护读书堂。
梦趁秋声薄,诗搀夜色凉。
敲茶风递响,滴砚露涵香。
不杂有花树,花红不久长。
题猗绿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猗绿堂》是宋代诗人许棐创作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许棐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读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诗中的“萧萧万竿玉”形容竹子高大挺拔,如玉一般的质感和姿态。这样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竹的形态美,同时也暗合了竹子的高洁品格。而“深护读书堂”则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尊重。读书堂作为文人墨客聚首之地,其被深护之意表达了一种对学术氛围的珍视以及个人对于文化生活的执着追求。
“梦趁秋声薄”反映了读书人在静谧的夜晚,借着微凉的秋夜之声入梦的场景。这不仅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安宁与超脱。而“诗搀夜色凉”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与夜色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诗人吟诵诗句时的音韵之美。
诗中的“敲茶风递响”与“滴砚露涵香”,则是通过细节来展现读书人的生活情态,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却透露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茶香与砚香相融,更显得书房内充满了书卷气息和文化底蕴。最后一句“不杂有花树,花红不久长”则点明了虽然书房内没有过多繁花装饰,但诗人的志趣并不在于表面的繁华,而是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学问的积累。
《题猗绿堂》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充满文人气质的作品。它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是研究宋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