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掠梧桐,岁月去如掷。
功名趁强健,君子有行役。
朝家政急贤,黼座不满席。
巍巍庙堂望,留客良独惜。
谁为君兰言,亦有子公力。
居然怀墨绶,欢喜动颜色。
宰邑世情难,指作富贵厄。
公尝为我言,百里岂摈斥。
虽无槐鼎贵,均是代天职。
人方事趣办,声誉已赫赫。
公独安其常,容与不可迫。
静观物议定,岂止较寻尺。
愿公充此心,寿此一世脉。
行行见天子,清问下文石。
区区尝试语,要不若亲历。
公看江南贫,此岂州县责。
别宜春柯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别宜春柯宰》是宋朝著名诗人彭龟年的作品之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怀。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彭龟年,南宋诗人,字寿昌,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水县东南)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在政界,彭龟年曾短暂担任过官职,但不久后便辞官归隐,专心于诗词创作。
诗歌主题:《别宜春柯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秋风、梧桐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岁月流逝、功名求取的主题。同时,诗中也有对朝堂政治的描述,反映出当时官场的紧张和压力。
艺术特色:彭龟年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色彩,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别宜春柯宰》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社会意义:在宋代社会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反映。它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的追求。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代表,《别宜春柯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为研究宋代的文化风貌、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后世影响: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人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传颂,也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别宜春柯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