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寺簿知衡州

刺史官已尊,郴左郡尤古。
太常墨庄家,帝命分竹五。
扶摇负劲翮,巨浸落双橹。
谁能极所至,千里看举武。
纷纷轓两朱,局局印一组。
世无元道州,万物气不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寺簿知衡州》是宋代彭龟年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彭龟年,字子寿,号玉壶,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2. 作品原文:《送刘寺簿知衡州》原文:刺史官已尊,郴左郡尤古。太常墨庄家,帝命分竹五。扶摇负劲翮,巨浸落双橹。谁能极所至,千里看举武。纷纷轓两朱,局局印一组。世无元道州,万物气不吐。
  3. 作品译文: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刘寺簿知衡州的情境。首句“刺史官已尊”表明刘寺簿的地位尊贵。接下来的两句“太常墨庄家,帝命分竹五”,则描述了朝廷对刘寺簿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强调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责任。第三句“扶摇负劲翮”,通过比喻表达了刘寺簿即将开始新旅程的决心和勇气。而“巨浸落双橹”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宽阔的水面上前进的场景,象征着刘寺簿在新的职位上的奋斗和前行。最后,“谁能极所至,千里看举武”表达了作者对刘寺簿未来成就的期待。全诗通过对刘寺簿的送别及其即将承担的任务的描述,展现了其决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欣赏《送刘寺簿知衡州》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角度:

  1. 写作背景:了解《送刘寺簿知衡州》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彭龟年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创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因此,研究其时代背景对深入理解这首诗具有重要意义。
  2. 艺术特色:分析彭龟年如何运用诗歌的修辞技巧,如比喻、夸张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思想内涵:探讨这首诗蕴含的深层思想和价值观。如对于个人抱负的展现、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展望等。

《送刘寺簿知衡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记录和反映。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生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