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失禅关治,空严古殿尊。
佛香尘草莽,僧饭饱鱼豚。
万竹藏秋色,丰碑落烧痕。
废兴俱物鉴,谁似语公孙。
和题净慈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题净慈寺》鉴赏
宋代诗人彭汝砺在文学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和题净慈寺》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短诗,通过简单的诗句,反映出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在这首诗中,彭汝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省思。
彭汝砺(1042-1095),字器资,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第一,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元丰初年,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1087),为起居舍人,升中书舍人。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其文学作品也同样受到人们的赞赏。
《和题净慈寺》原文如下:“已失禅关治,空严古殿尊。佛香尘草莽,僧饭饱鱼豚。万竹藏秋色,丰碑落烧痕。废兴俱物鉴,谁似语公孙。”此诗通过描绘寺庙内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人事更迭的感慨。诗中的“已失禅关治”和“空严古殿尊”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衰败感伤之情;而“丰碑落烧痕”则暗示着历史的无情和消逝。
彭汝砺的诗歌以其典雅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多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在《和题净慈寺》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诗中的“万竹藏秋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丰碑落烧痕”则让人思考历史的沉淀与见证。
在阅读了《和题净慈寺》后,不难发现彭汝砺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交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与特色,以及作者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出无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