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和途中四韵

此身俱是客,何处合为乡。
雨后春山好,天晴昼日长。
三年穰下郡,一信赭陂阳。
鸿雁非中泽,鸤鸠只在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承和途中四韵》是宋代诗人彭汝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宋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授保信军推官,后任武安军掌书记。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2. 诗词原文
    此身俱是客,何处合为乡。
    雨后春山好,天晴昼日长。
    三年穰下郡,一信赭陂阳。
    鸿雁非中泽,鸤鸠祇在桑。
  3. 作品赏析:彭汝砺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这首《承和途中四韵》,可以感受到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雨后春山好,天晴昼日长”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对美好的追求。
  4. 写作背景:《承和途中四韵》创作于彭汝砺出仕为官的过程中,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经历的一种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诗中的“三年穰下郡,一信赭陂阳”反映了他在地方任职期间的经历和感受,而“鸿雁非中泽,鸤鸠祇在桑”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彭汝砺的《承和途中四韵》不仅仅是一首诗文,它更是一份历史的记载,一段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艺术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