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凝不散,砚石冻初成。
翠失苍龙骨,寒馀一鉴清。
纤毫隔冰雪,宝墨妒瑶琼。
莫近朝阳暖,留看夜月明。
和润之砚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润之砚冰》是宋代诗人彭汝砺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彭汝砺的文学素养,也是了解宋代文人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重要窗口。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作者简介:彭汝砺(1042-1095),字器资,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第一,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等职。《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已佚。后人辑其佚诗为《鄱阳集》,从中可以窥见彭汝砺的文学成就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原文:《和润之砚冰》原文如下:
晨风凝不散,砚石冻初成。
翠失苍龙骨,寒馀一鉴清。
纤毫隔冰雪,宝墨妒瑶琼。
莫近朝阳暖,留看夜月明。诗歌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砚台的寒冷景象。首两句“晨风凝不散,砚石冻初成”描写了清晨的风在砚台上凝聚,砚石因寒冷而开始凝固成形的景象。第三句“翠失苍龙骨”,形容砚台表面因冷而失去生机,只剩下坚硬的质地。第四句“寒馀一鉴清”,则是对砚台整体的描写,虽然寒气未退,但砚台依然清晰明亮如镜。第五至七句“纤毫隔冰雪,宝墨妒瑶琼”进一步通过比喻表达了砚台的独特之美,即使是微小的笔尖也能在砚台上留下痕迹,而珍贵的墨迹则仿佛被珍视一般。最后一句“莫近朝阳暖,留看夜月明”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告诫人们不要靠近阳光,而应该珍惜夜晚的月光来欣赏这静谧而美好的砚台。
《和润之砚冰》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更是通过对砚台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