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大夫行五年,渡淮欲见泪潺湲。
忧怀荏苒今衰矣,仕宦迟回亦偶然。
眼看飞云难自定,身随去鸟拟争先。
更鞭驽马登横岭,即借长桥济大川。
将及下蔡寄仲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及下蔡寄仲求》是宋代彭汝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彭汝砺的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将及下蔡寄仲求》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彭汝砺(约公元1042年—约公元1106年),字器之,号东阳野人,北宋时期的官员、诗人。他生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卒于哲宗元祐八年。彭汝砺的生平涉及多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里行、江西转运判官和京西提点刑狱等职,其政治生涯颇为曲折。他在官场上经历了从积极到消极的转变,但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并留下了诸多作品。
诗歌原文:不见大夫行五年,渡淮欲见泪潺湲。忧怀荏苒今衰矣,仕宦迟回亦偶然。眼看飞云难自定,身随去鸟拟争先。更鞭驽马登横岭,即借长桥济大川。
诗歌鉴赏:这首七言律诗以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首句“不见大夫行五年”,直接表达了长时间未见朋友的痛苦;“渡淮欲见泪潺湲”则通过泪水的描写传达了离别时的哀愁情绪。接下来的几句,“忧怀荏苒今衰矣”,“眼看飞云难自定”,进一步展示了内心的挣扎和无助感。最后两句“更鞭驽马登横岭,即借长桥济大川”则展现了诗人不畏困难,仍要前行的决心和勇气。
《将及下蔡寄仲求》不仅是彭汝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对于人生、仕途以及友情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