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荜犹淹济世图,独持经术振群愚。
困穷自古饶贤者,功业于今属丈夫。
天下久思安石起,时人争笑孟轲迂。
何时币聘来莘亩,伫听嘉言上禁途。
和千乘先生诗
介绍
《和千乘先生诗》是宋代诗人彭汝砺创作的一首诗。该作品反映了诗人对济世之志的坚持以及对经术的推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理想。彭汝砺(1042-1095),字器资,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第一,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元丰初年,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1087),为起居舍人,升中书舍人。绍圣二年(1095)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任而卒。关于《和千乘先生诗》,以下是对其内容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和千乘先生诗》的创作时间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断这是在彭汝砺的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阶段,或是在他被召回后,即元祐二年(1087),他担任中书舍人期间所创作。此时,彭汝砺在政治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开始参与到国家的重要事务中,同时也可能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压力和复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治国理政的看法和对儒家思想的坚守。
诗歌主题:《和千乘先生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表达彭汝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信念上。诗中“蓬荜犹淹济世图,独持经术振群愚”表达了他虽身处简朴之地却心怀济世之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同时,“困穷自古饶贤者,功业于今属丈夫”则展现了他对历史上许多贤才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强调了当前社会应该重视人才,表彰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艺术特色:《和千乘先生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句“蓬荜犹淹济世图”用“蓬荜”象征简陋的居所,表达了即使环境艰苦,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句“独持经术振群愚”则进一步强调了彭汝砺坚持儒家思想,希望通过教育启迪大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和千乘先生诗》不仅是彭汝砺个人政治理念和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宋代士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责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