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侍读总翠亭

城隅东北起危亭,卧栋飞檐控地形。
万井不藏平野绿,一湖才见远山青。
春归会圃低华幄,雨歇寒芜露翠屏。
日暮登临望楼阙,误随飞鸟下南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侍读总翠亭》是北宋文学家彭汝砺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和张侍读总翠亭》:

  1. 作者简介
  • 彭汝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官员,字器资,饶州鄱阳人。他的科举经历十分顺利,宋治平二年(1065年)考中进士第一,授官至馆阁学士。
  1. 原文翻译
  • 原文如下:
    城隅东北起危亭,卧栋飞檐控地形。
    万井不藏平野绿,一湖才见远山青。
    春归会圃低华幄,雨歇寒芜露翠屏。
    日暮登临望楼阙,误随飞鸟下南溟。
  • 这是彭汝砺对张侍读在总翠亭的景致所做的七言诗。
  1. 作品赏析
  • 《和张侍读总翠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总翠亭周边的自然景色,从地理环境到自然景观,再到人文情怀,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 诗中的“万井不藏平野绿,一湖纔见远山青”等句子,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总翠亭周围的美丽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诗词的风格特点。
  1. 写作背景
  • 《和张侍读总翠亭》的创作背景是宋朝。当时的文人雅士们常常在游园赏景时吟咏诗词,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而总翠亭作为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成为了文人墨客欣赏和创作的场所。
  • 因此,彭汝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旨在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总翠亭的美景,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彭汝砺的《和张侍读总翠亭》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