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

牢落归来水一隅,卧思天阙自烦纡。
只知今夕又明日,不觉少年成壮夫。
祸去不虞堪太息,势临无备独长吁。
忧时未有如君老,愿听丹囊上禁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牢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áo luò,意思是指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在文学中,通常用以形容一种凄凉、孤独的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介绍
  • 《牢落》: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诗中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杜甫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以及对归隐之意的流露。
  • 《除架》: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秋深瓜架的描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哲学思考。
  1. 作者简介
  • 彭汝砺:宋代诗人,其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 杜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及人民的生活疾苦。
  • 罗邺: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反映民间疾苦著称。
  •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作品在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 李重华:清代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关注于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
  1. 作品内容
  • 《牢落》: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于水边一角的情景,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通过叙述和自叙,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及自己回归自然的志向。
  • 《除架》:描述了秋天里瓜架的萧疏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季节变迁的思考。

“牢落”这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现代的作家,都通过自己的笔触赋予了它丰富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不仅能体会到文学的魅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