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骨相太邅迍,为米折腰依旧贫。
古史多看多警省,新诗愈改愈精神。
与游造物真知己,怕说天朝多故人。
兰菊有时忙不得,世间桃李几番新。
与中朝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中朝故人》是宋代诗人曾由基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与中朝故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从内容上看,诗中的“自怜骨相太邅迍”直接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嘲。这种自我批评并非简单的悲观,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表明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对比“为米折腰依旧贫”与“古史多看多警省”,诗人不仅描绘了自己的经济困境,还体现了他对于历史知识的汲取和反思,这种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罕见,显示了诗人的学识广度和深度。
从形式上看,《与中朝故人》的结构紧凑,语言精炼,充满了宋代诗词特有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与游造物真知己”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与自然或更高境界的沟通,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从容。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共鸣。
从文化价值上看,这首词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人心路历程的历史文献。通过对“天朝多故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与中朝故人》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诗作,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