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梅

欲寻梅去不禁寒,宜著书签研滴间。
闻道南坡开似雪,略分疏影到茶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觅梅》是宋朝诗人曾几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和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韧不拔、高洁傲岸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淡泊名利、追求高洁生活的态度。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曾几与陆游为师生关系,后人将他列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在文学上,曾几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简练,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诗句原文及解析
  • “欲寻梅去不禁寒,宜著书签研滴间。”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因寒冷而寻找梅花的情景,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的情景。诗句中的“宜”字,既体现了环境的艰苦,也展现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决心。
  • “闻道南坡开似雪,略分疏影到茶山。”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洁白如雪,以及它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觉。这里的“茶山”,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象征着他心中的宁静与超脱。
  1. 主题思想解读
  • 《觅梅》不仅描写了梅花的美丽,更通过梅花来隐喻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梅花的高洁、坚强和不畏严寒的品质,被作者赋予了深厚的寓意。
  • 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清高自持的人生理念。这在宋代文人中是一种常见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精神风貌。

《觅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