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管宪出城

海上连旬雨,城东一尺泥。
肩舆行辙兀,据板坐犹攲。
鸟语如相问,松声似见嗤。
平生说高尚,何事送迎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管宪出城》是宋朝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下面将具体分析《送管宪出城》的内容、创作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海上连旬雨,城东一尺泥。肩舆行辙兀,据板坐犹欹。鸟语如相问,松声似见嗤。平生说高尚,何事送迎为。
  • 翻译:连续数日的海上降雨使地面泥泞不堪,行走时需要借助肩舆才能前行。坐在板上,诗人的身姿显得有些摇晃。鸟儿似乎在向他提问,而松树则仿佛在嘲笑他的虚伪。诗人曾经宣扬高尚的人格,但为何还要参与送迎这样的琐事呢?
  1. 创作背景
  • 个人生活经历:曾丰(1142-1224),字幼度,号樽斋,乐安人。宋乾道五年登进士,历任永州教授、浦城县令、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勤政无为,不畏权贵。他还培植真德秀,开办西山书院,弟子有董德修、邓求斋、何谷等。以文章名。
  • 政治生涯:曾丰在政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不仅参与了地方治理,还涉足于高层的政治斗争中。他在官场上的活动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包括官场的黑暗面和个人的道德困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海上连旬雨”和“城东一尺泥”这两个自然景象的描写,既表现了当时恶劣的天气状况,也暗示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挣扎。同时,“鸟语如相问,松声似见嗤”通过动物的行为来隐喻人的品性问题,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 情感表达:曾丰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官场虚伪和庸俗的不满以及对高尚道德的追求。通过对“何事送迎为”的质问,诗人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

《送管宪出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时代风貌和抒发个人感慨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曾丰的思想境界和文学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