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落梅

佛来非堕有,仙去岂超无。
宁可死归洁,莫教生合污。
出馀纯白在,入与太清俱。
百世下回首,高风立懦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落梅》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以佛教和道教理念表达了对高洁品性的坚守以及对世俗污染的拒绝。以下是关于《吊落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曾丰(1197年—1266年),字子美,号苇溪,南城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词赋而著称。曾丰的词作多取材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2. 作品背景:《吊落梅》的创作年代为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动荡的时期。曾丰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
  3. 作品原文
    佛来非堕有,仙去岂超无。
    宁可死归洁,莫教生合污。
    出余纯白在,入与太清俱。
    百世下回首,高风立懦夫。
  4.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佛”与“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诗中的“宁可死归洁,莫教生合污”反映了一种生死观念,即宁愿在死亡中保持纯洁,也不愿在世俗生活中玷污自我。这种思想体现了曾丰对于道德坚守的执着追求。
  5. 主题探讨:除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吊落梅》还涉及了道家哲学中的“清虚无为”概念。诗中提到“宁可死归洁,莫教生合污”,这与道家主张的超越世俗、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契合。通过这些表达,曾丰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道德问题。

《吊落梅》是一幅反映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画作。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理想和追求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宋代的文化特色以及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